第三百五十章 得军报武清陷落(1 / 2)

这一下马谡措手不及,主要也是因为司马懿来的,速度真的太快了,根本就不给他太多的反应时间,而且等到马谡跟司马懿交,才知道对方确实要比自己厉害的多。

见面第一战,司马懿派出的前锋就被马谡直接击退,于是马谡就想趁胜追击。

不过在决胜军中历练了这么多年,也让马谡凡事都学会了小心谨慎,没有过于冒进,看到前面的地形对己方不利,马谡果断的选择撤出。

虽然说撤出的有些晚了,折损了上千的兵力,不过也让马谡意识到,这是司马懿给自己下的一个圈套,想要让自己轻敌冒进,然后落入对方的谋划之中。

接下来马谡的应对就更加小心谨慎了,基本上已经很少出动出击,都是被动的防御不给司马懿太多的机会,就算是如此还是着实在,司马懿手中吃了几次亏。

现在陆鸿写信来让他准备好事务交接的事情,在这种时候马谡自然更加不会冒险,所以眼前他考虑的根本就不是战事而是接下来并州的百姓安置问题。

反正现在已经进入了冬天,司马懿继续留在并州的话,一旦天降大雪封锁了山道,那么到时候司马懿想要,那就是千难万难了,交手了这么长时间,马谡自然知道司马懿没有那么蠢。

所以他也不期望自己可以通过出战,来将司马懿的大军留在这里,整体局势要比对方强的情况下,冒险就是一种愚蠢的选择,打赢了不过就是消耗掉对方的一些兵马。

可是一旦输了的话,就有可能将整个并州给搭进去,稍微有些脑子就能想明白其中的得失。

所以接下来的时间双方的兵马就陷入了到了一种默契之中,司马懿亲自断后在后面缓缓而退。

而马谡则是派人小心谨慎的,一点点接收地盘,双方谁都没有主动发起战争。

也就是在这个时候,司马懿接到了邓艾大军的消息,将战事的经过详细了解之后,司马懿不仅十分感慨的对身边的司马师等人开口说道。

“士载年纪轻轻就有大将之风,骤然遭遇敌袭,临危不乱顺利撤军,真是一员良将。”

现在既然已经有了邓艾的消息,司马懿也就不再迟疑,然后派人前去通知邓艾直接撤往壶关。

整支大军开始迅速向后撤,既然现在马谡并没有开战的意思,而且现在天气寒冷,随时都有可能下大雪,如果人数少的话在雪天走山路,还会好一些。

可是司马懿的大军之中还带有不少的军械辎重,如果山中雪下的太大根本就无法通行。

所以司马懿就安排这些后勤队伍,首先撤出大军在后压阵,一直到了壶胡附近司马懿才停了下来,此时天上已经开始下起大雪,邓艾的大军还需要两天的时间才能赶回来。

所以司马懿就决定在这里接应一下邓艾,随后一起返回邺城,可就在这个时候,邺城方面再次传来了然让司马懿感觉十分震惊的消息,蓟郡的武清县被攻破了。

如果只是一个普通的县城,被攻破那也就没有什么,值得大惊小怪的,很有可能是当地官员意识松懈被那些义军抓住机会,可是武清县可是一个战略要地。

不少送往蓟郡的物资都会在武清县进行转运,当地可是驻扎着上千的人马,更不用说还有坚固的城池,司马懿刚刚这个消息有些不可置信,直接拿过战报来,仔细读了一遍。

心中感觉一片冰凉,虽然说这上面说的是义军所为,那不过是掩耳盗铃罢了。

别的不说,按照这战报上面所提供的消息,有数千的义军突入到了武清县城之中,跟几百名官兵相遇,杀的官兵四散而逃,然后整个武清县才陷落了。

战报之中把当地的官兵战力说的十分不堪,要是别人的话也有可能就信了,可是司马懿知道曹纯也是一个能力很强的人,怎么可能允许自己的后方有这样无能的人存在?

而且义军是什么战斗力,司马懿的心中最为清楚,别说上千的义军攻打一支装备精良的官兵队伍,就算是翻上一倍,两千人都未必能够拿得下官兵几百人的队伍。

这让司马懿敏锐的意识到,这支义军里面可能大有文章,真实的情况恐怕没有这么简单。

让他瞬间想到了两种可能性,第一种就是这支义军很有可能,是陆鸿派出来的细作发动的。

第二种就是其中一定有楚军的影子,要不然的话武清县不会陷落的这么容易。

而且战报里面也说的十分清楚,这支义军将府库里面的军械带走了一小部分,其他大部分直接当场全部烧毁,至于那些粮食他们做的更绝。

先是在武清县城之内开仓放粮,同时从当地百姓手中买走了大量的骡马大车之类的,连续三天从武清县城的府库之中,取走了大部分的粮食,向着四周的村落百姓进行分发。

让周围有不少人听到消息以后,蜂拥赶向武清县,而这之支义军,确实在不知不觉之间消失不见了,只留下敞开着大门的府库,任由那些百姓取走其中剩余不多的粮