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四百八十五章 筹钱粮卖官鬻爵(1 / 2)

现在摆在曹真面前最重要的就是钱粮问题,因为这些年楚军跟魏国之间爆发战争,经济基本上都停滞了,就算是前些年跟楚军之间能够通商的时候,大部分的利益也被那些大族拿去了。

能够维持现在这么多的兵力已经已经到了极限,如果在这个时候继续扩兵的话,钱粮从哪里来?以小农经济为主体的自然经济模式,典型的特点就是自给自足。

这样的经济方式好处就是足够稳定,从某种程度上可以稳固社会基层的架构,坏处就是短时间之内很难有爆发性的增长,虽然说魏国里面也有不少人想要模仿陆鸿的方式。

但问题是陆鸿酿出了灼白酒,制作出了白砂糖,并且派人顺利攻克了棉布的纺织技术,这些都需要时间,金钱以及能工巧匠,并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够完成的。

但是现在魏国最缺少的就是时间,不过这对于那些世家大族来说影响并不大,尤其是开战这几年,在陆鸿的默许至下,草原之上魏国的走私商队络绎不绝。

对于这种情况曹丕也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,而且他自己就是最大的走私商队的金主,这也没有办法既,既然招募士兵,那就要进行训练,完成了这些以后,就要用盔甲和兵刃。

没有钱到时候连士兵的装备都搞不定,难不成让这些士兵拿着木杆子上阵杀敌不成?

虽然说魏国这些年也做出来卖上一个好价钱,能够卖上一个好价钱,不过那可是用人一点一点功夫磨出来的,就更不要提量产了,所获的利润也是极其有限。

在如此的情况之下,曹丕还是想尽各种办法凑出来钱粮维持了几十万士兵的数量,要不然他也不会把矛头打压宗室,因为这些年最大的受益者就是他们。

尤其是以曹洪为代表,连曹操活着的时候都感叹过,自己的财富跟曹洪,根本就不能相提并论,由此就可以知道曹洪多么有钱了,但是就算是这样他也不远将自己的财富贡献出来一些。

到最后曹丕只能自己想办法从曹洪身上搞钱,现在同样的难题又摆在了曹真的面前,他可不是曹丕,一来是威望不足,二来是权利不够,并不是说,现在有人阻止他。

如果曹真学习曹丕开始对那些宗室和世家大族动手,恐怕现在魏国好不容易才稳定下来的局面,瞬间就会被打破,到时候楚军只用看着魏国内斗就可以了。

曹真没有注意但是有人有主意,正在曹真焦头烂额的时候,还是陈群给他出了一个主意。

那就是卖官鬻爵,现在魏国已经到了如此的局面,虽然说那些世家大族拥有扩张士兵的权利,但是缺少了一个名分,那么现在就可以让这些世家大族用钱来买官位和爵位。

虽然说曹真觉得有些不妥,但是眼前他也没有什么更好的办法,只好答应下来。

因为现在前方的战事如火如荼,魏国要是现在不进行征兵训练的话,到时候战场之上就要节节败退了,现在楚军的目标很明显,那就是邺城。

在这种时候无论如何也要保住邺城不失,这是曹真必须要担负的责任,至于以后什么的,那也就只能走一步看一步了,到了现在只能尽人事听天命,考虑太多只会扰乱神。

当曹真把消息放出去以后,下面人的反应并不强,因为现在有些人已经做好了投降的准备了,这个时候魏国的官职和爵位并不值钱,如果是陆鸿这么做,那么他们一定会倾尽家财捐献的。曹真对于这种情况也是有所预料,既然事情开始了,不管怎么样都要做成,现在邺城的情况已经是拖不下去了,再不赶紧筹集钱粮楚军就要兵临城下了。

这一次曹真也是下了一个狠手,在发布命令的同时,已经派人去秘密调查那些世家大族招募士兵,超出限额的问题,虽然以前是默认甚至是约定俗成,不过眼前却是最好的发难借口。

选择的几个家族不过就是几个中小家族而已,而且曹真也没有杀人,虽然他很想这么做,但是他始终并不是陆鸿没有那么高的威望,而且现在魏国的局势也不允许他这么做。

收押了一百余人之后,那些世家大族也从表面上反应了过来,之所以说表面上,那是因为这些世家大族对于眼前的局势也是十分的清楚,不过是要曹真接下来怎么做。

现在曹真一上手先对付那些中等家族,已经算是警告了,如果在这个时候,那些世家大族在不知情识趣的话,那么曹真就会派士兵到他们的府上索要钱粮了。

这也让那些世家大族感觉到魏国现在的局势,已经如大厦之将倾,没有人能够力挽狂澜了。

越是在这个时候越是要小心,因为现在曹真掌握着实际的权利,在这个时候把他给惹急了,那么这些世家大族就等不到楚军的来临了,不管什么时候人命始终要比钱才重要。

于是那些大族开始纷纷出钱出粮,甚至有的直接把自己家族里面的私兵贡献出来,在他们的带动之下,那些惶恐不安的中小家族也只能捏着鼻子认了下来。

不管什么时候那些真正大族都不会伤筋动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