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三十二章 汤明达(1 / 2)

胶东匪事 江水泱泱 1141 字 1个月前

南海城里。南海卫和东海卫一样,卫所并不在城中,而是设在南海卫 城和码头的中间位置,方便两头跑。

卫所自明洪武年间设立始,最初是兵营性质的卫所,后来随军的家眷多了,聚居起来,渐渐在卫所之后壮大为卫城。

为方便照顾海上船队生意,也为更及时监控日军在码头上的往来,马英和吕泰平都住在卫所,也是因为两人都是孤家寡人。虽然南海卫首汤元龙亦是孤寡,但因多年积威日重,牢牢把控南海卫所有动向,又因近年身体状况欠佳,因此渐渐不常住南海卫,而是多住在城里。

此刻他正欲往酒楼,赴井上之约。事不过三,井上第三次约他的时候,就不好再推脱了。

吕泰平的信使刚到,就忙递了话求见。

“我知道了,我这边也有几句话要叮嘱泰平,你先去日本人那送信,然后再回来,左右无甚急事,你可明早再回。”汤元龙冷着眸光细细听完汇报,又吩咐完才堪堪出门。

汤元龙神色有些淡淡的,本来就是宴无好宴,不拘哪一日赴宴,都是如此。

他活了大半辈子了,从一山之匪到老爷的臂膀,自信自己一双眼看人看事还算清明。日本人的狼子野心,信了他们能安份守已,那可真是个笑话了。

所有的示好,无非是能力不如人之前的麻痹示弱。独子虽居胶奥多年,每月两封信雷打不动,以前是关于德国人的,如今已换成了日本人。

酒楼门口,两个虚伪高手,挂着标准的笑意,说着言不由衷的恭维话,妄图彼此打探虚实。

“汤先生贵人事忙,邀约不易啊!南海治安稳定,百姓安居乐业,虽已长久没有政府管辖,却并未动乱而是秩序井然,汤爷居功至伟啊”

“哪里哪里,不过是老朽身体越发惫懒,如今近年关,冷得人骨头疼。我这老胳膊老腿可不能跟您年轻人比,老朽是越发懒怠出门了。南海卫这样大的事,绝非我一人之功,全靠此地民风淳朴,我这也是左支右绌,勉力支撑。以后少不得劳烦皇军,多加照应”汤元龙一边摇头一边挥手,说到照应又抱拳示敬。

“汤爷请~听闻这是城中味道最正宗的酒楼,有几道拿手好菜,我也尝过,做得极是美味,地道得很!”

“请~井上阁下来南海也已半年有余吧?时间不禁过哟,此地风物阁下可还习惯?当地人靠海吃海,这吃上,多以白灼见长,最喜其原本风味,不加繁琐的雕琢修饰,只求其本真味道,便已足够鲜美。今日我做东,您尝尝~”

“正是正是!大约是因为我的家乡也在海边的缘故,能到这里来,可真是命运给我最大的犒赏。说到做东,在下虽来此时日不多,但听过一句话‘入乡随俗’,今日是我约的汤爷,自是我做东,咱们来日方长,不如汤爷下次?”

“亦是汤某之幸”汤元龙假意听不懂井上的语带双关,附和道。

“不知井上队长约汤某前来,所为何事?”

“是这样的,些许小事。帝国最近可能要来往两条船,送些补给和兵员换防,还望,汤先生高抬贵手”

“好说,咱们之间互相关照的事!回头我跟码头打个招呼,您放心!咱们之间,汤某给您的运费价保证最低。”

“祝咱们合作愉快”

“感谢您的配合”

宴至半,推杯换盏之间气氛就亲近自然了些。

“有件事我不懂,跟汤爷认识这么久,以汤爷这份气度修为,自己完全就是老大,为何甘心屈居人下?”借几分酒意,井上假眯着眼睛,试探着问。

已入南海城半年,他的进度过于迟滞了。为此,自己已屡遭训斥。东海卫码头的爆炸事件,还没有头绪,他急得想动粗,却因此时实力有限,不敢动手、屡屡受制于人的感觉太差了。他急需瓦解卫家势力,却不得其法。

自己当时在军部的豪言已经变成了笑话,老师对他的殷切希望,他不想也变成一个笑话。

“话不能这么说,中国有句古话,千里马常有,而伯乐不常有。汤某此身,得老爷赏识,方能有此造化,若不是老爷提携相帮,汤某早已冻毙在荒郊了。若是狼心狗肺生了二心,那还能是个人?”汤元龙意有所指。

“哟西哟西!好人,大大滴!”井上给他竖起大拇指。

“好人可谈不上,土匪哪有好人?不知井上队长,可还有别的吩咐?”汤元龙见对方迟迟不肯离席,索性又问过。

“既汤先生垂询,我便实说了。是这样,在下来此地时日不短,却一直未有机缘拜见卫家家主。所以在下有个不情之请,承蒙不弃,能否给在下做个中间人,拜见一下卫老爷。”态度跟礼节都很诚恳了。

“虽说帝国已经接手德国在中国的权利,可是帝国于当地可谓是两眼一抹黑,于当地政务上,需多多仰仗卫家的助力。尤其以后帝国正式施政,帝国需要您这样的人才辅佐啊”。井上说完,举杯相敬。

真是奇了怪了,好好的礼仪,到他